首页 » 黑洞与时间弯曲 » 黑洞与时间弯曲全文在线阅读

《黑洞与时间弯曲》第10章 曲率波

关灯直达底部

引力波把黑洞碰撞的交响曲带给地球,

物理学家设计出仪器来寻找那些波,

倾听它们的音乐

交响

10亿年前,在离地球10亿光年远的一个星系的中心,紧密聚集着一个几亿颗恒星和气体的集团。当一颗颗恒星被抛出去后,留下的1亿颗恒星落向中心,集团逐渐收缩,1亿年后,收缩到几光年大小,小恒星也开始零星碰撞、结合,形成更大的恒星。大恒星燃尽它们的燃料,然后坍缩形成黑洞;一对对的黑洞相互靠近,有时落入对方的轨道。

图10.1画了这样一个黑洞的双星系统的嵌入图。每个黑洞在嵌入的表面上形成深坑(强大的时空曲率),当黑洞相互绕着对方旋转时,转动的坑产生曲率波,以光速向外传播。波动在黑洞周围的时空体形成螺旋的波纹,那样子很像花园里高速旋转的浇水器喷出的水。每一滴水都会近似地沿半径飞出,同样,每一点曲率也都会向外辐射开去;向外飞出的水滴形成一条螺旋水线,因此,所有的曲率波也在时空体上形成螺旋的峰谷。

图10.1 两个黑洞组成的“双星系统”轨道“平面”空间曲率的嵌入示意图。中心的两个坑代表黑洞周围的强烈时空弯曲。这样的坑在以前的黑洞嵌入图(如图7.6)中已经遇见过了。当黑洞互相围绕对方转动时,会产生向外传播的曲率波动,叫引力波。[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LIGO计划提供。]

因为时空曲率与引力是同一件事,所以这些曲率的波动实际上就是引力的波动,或者说引力波。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不容争辩地预言,当两个黑洞或者两颗恒星相互绕着对方转动时,一定会产生这样的引力波。

向外面空间传播的引力波会对黑洞产生反冲,就像射出去的子弹对枪的反冲一样。波的反冲作用使黑洞靠得更近,转得更快;也就是说,黑洞将螺旋式地慢慢落向对方。这个过程会逐渐释放引力能,一半进入引力波,另一半提高黑洞的转动速度。

黑洞的螺旋式运动先很慢,但随着它们越靠越近,会越动越快,它们辐射出的曲率波越强,失去的能量也越多,而螺旋式下落也越快(图10.2(a),(b))。最后,当每个黑洞接近光速时,它们的视界便在接触中结合在一起。原来有两个黑洞的地方,现在只有一个——快速旋转的哑铃型黑洞(图10.2(c))。当视界旋转时,哑铃辐射出曲率波,波反作用在黑洞上,将哑铃的凸起一点点削去(图10.2(d)),留下一个赤道断面完全光滑而圆的旋转的黑洞视界,正好是爱因斯坦场方程的克尔解所描述的形状(第7章)。

我们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从最后这个光滑的黑洞发现它的历史,也不可能区分它是两个小黑洞聚合形成的,还是一颗物质恒星或者一颗反物质恒星直接坍缩形成的。黑洞没有能泄露它历史的“毛”(第7章)。

图10.2 两个黑洞组成的“双星系统”周围空间曲率的嵌入示意图。图经过艺术家修饰,看起来很有动感。两个黑洞螺旋式地靠近,这些图表现了这个时间序列。在图(a)和(b),黑洞视界在坑底还是两个圆,它们在图(c)前消失而形成单独的一个哑铃型的视界。旋转的视界发出引力波,也带走了变形,留下一个光滑旋转的克尔黑洞,见图(d)。[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LIGO计划提供。]

然而,历史没有完全失去,还留下一点儿记录:记录在黑洞结合所发出的时空曲率波里。这些曲率波很像交响音乐的声波。音乐的交响表现在声音的强弱短长(这儿声音大,那儿声音小;这儿频率高,那儿频率低);黑洞结合的历史也表现在曲率波的大小高低。声波带着交响乐从乐队流向听众;曲率波也带着它的历史从结合的黑洞飞向遥远的宇宙。

曲率波从两个黑洞诞生的恒星和气体的集团里出来,在时空体里穿行,既不会被吸收,也不会受干扰,完好地保留着历史的记忆。它穿过自己的星系,进入星系际空间;穿过它的星系所在的星系团,然后穿过一个又一个的星系团,来到我们的星系团,我们的银河系,我们的太阳系,最后穿过我们的地球,继续飞向更遥远的星系。

聪明的人类应该能在这些时空曲率波经过时监测到它们;我们的计算机可以将这些曲率波转换成声波,让我们听到黑洞的交响曲:当它的音调逐渐升高变强时,黑洞在螺旋地接近;然后我们听到它疯狂的回旋,那是两个黑洞正在结合成一个变形的黑洞;然后,它拖着长音慢慢地消逝,就像黑洞的凸起慢慢地收缩、消失。

从这支波澜交响曲,我们能听出很多信息:

1.我们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说,“我来自螺旋式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黑洞。”这是绝对确凿的黑洞信号,天文学家一直在徒劳地用光、X射线(第8章)和无线电波(第9章)寻找这样的信号。因为光、X射线和无线电波在远离黑洞视界的外面,从一类完全不同于黑洞组成(纯时空曲率)的物质(高速热电子)产生出来,在穿过中间物质时会遭受严重的破坏,所以它们不能携带多少关于黑洞的信息,更不可能有什么确定的信号。相反,曲率波(引力波)来自结合黑洞视界的邻近,是由与黑洞同样的物质(时空结构的弯曲)产生的,不会遭受传播途中物质的破坏,所以,它们能为我们带来具体的关于黑洞的消息和确凿的黑洞信号。

2.这支波澜交响曲能告诉我们,每个黑洞有多重,它们旋转有多快,它们的轨道是圆还是直,它们在天空什么地方,它们离地球有多远。

3.交响曲还表现了螺旋黑洞的时空曲率的部分特征,我们能第一次确定性地检验广义相对论的黑洞预言:交响曲所表现的图景与爱因斯坦场方程的克尔解一致吗(第7章)?它所表现的旋转黑洞附近的旋涡是克尔解要求的吗?旋涡的数量与克尔解的相同吗?旋涡在接近视界时像克尔解说的那样变化吗?

4.交响曲还表现了两个黑洞视界的结合和结合的黑洞的振荡——这些事情我们今天也只有很模糊的认识。因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定律与它们相关的那个特征,我们还理解得太少,那就是所谓非线性的特征(卡片10.1)。“非线性”意味着大曲率本身还要产生曲率,它反过来又产生更大的曲率——像雪崩,下滑的一点儿雪带动周围的雪,它们又带动更多的雪,最后一坡的雪都滑落下来。我们认识非线性在宁静黑洞的表现,它是把黑洞粘结在一起的“胶”。但我们不知道,当强大的曲率剧烈动荡时,非线性在做什么:它如何表现?产生什么效应?为了认识它们,两个黑洞的结合与振荡是很有希望的“实验室”。为了认识它们,还需要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并肩协作,监测来自遥远宇宙的结合黑洞的交响波澜,在超大规模计算机上模拟它们的结合。

卡片10.1 非线性及其结果

如果一个量的总体是部分之和,我们就称它是线性的;否则,它就是非线性的。

我的家庭收入是线性的:它是妻子和我自己的薪水之和。我退休以后的养老金是非线性的,它不是我过去投入的总和;相反,它远比那个和大,因为每一笔投入都有利息,而每一点利息又会为自己带来利息。

下水道的水量是线性的,它是每家倒进管道的水的总和。雪崩的体积是非线性的,一点儿雪能够诱发一山坡的雪崩落。

线性现象简单,好分析,好预测。非线性现象复杂,难分析,难预测。线性现象只有很少的几种行为方式,很容易分门别类。非线性现象五花八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近几年在遇到被称为混沌的非线性行为时,才开始认识它们。(混沌思想的优美引导,请看格莱克(Gleick)1987年的书。1)

时空曲率小(如在太阳系)时,近似为线性的,例如,地球上海洋潮汐就是月亮和太阳的时空曲率(潮汐引力)联合作用的结果。相反,时空曲率大(如在大爆炸或黑洞附近)时,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定律预言,曲率是高度非线性的——是宇宙中极端非线性现象之一。然而,目前我们几乎还不能说明引力非线性特征的实验和观测数据,我们解爱因斯坦方程的能力还低得可怜,我们的解只有在很简单的情况下——例如,在宁静的旋转黑洞附近,才说明了一点非线性的东西。

宁静黑洞因为引力的非线性而存在;离开引力的非线性,黑洞自身都不能维持,就像木星上的大红斑,如果没有气体的非线性行为,也不能存在下去。当生成黑洞的坍缩恒星消失在黑洞视界里时,它也失去了以任何方式影响黑洞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恒星的引力不再是黑洞的维持者。这时候,黑洞还能继续存在完全是因为引力的非线性:没有了恒星,黑洞时空曲率仍将继续产生其非线性;这样自我生成的曲率像非线性“肢”一样将黑洞粘在一起。

宁静黑洞激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也还想知道更多:引力的非线性还产生了别的什么现象吗?通过监测和解读结合黑洞所产生的时空曲率波,也许能得到一些答案,我们在那儿大概会遇到从没想到过的混沌和奇异行为。

为了认识它们还需要监听曲率的交响乐。怎么听呢?关键在于曲率的物理本质:时空曲率与潮汐引力是同一回事。月亮产生的时空曲率在地球上激起海潮(图10.3(a));同样,引力波的时空曲率也能激起海潮(图10.3(b))。

然而,广义相对论认为,月亮激起的海潮与引力波激起的海潮有三点不同。第一点,传播不同。引力波的潮汐力(曲率波)类似于光波和无线电波,它们从源地以光速传向地球,在传播中振荡。而月亮的潮汐力像带电物体的电场。电场紧紧依附在带电体上,带着电场的物体就像刚毛耸立的刺猬;月亮的潮汐力也是这样的,像从月亮伸出数不清的手,随时准备捕获、挤压或拉伸走近它的事物。月亮的潮汐力在地球海洋中引起的潮涨潮落似乎每过几个小时就会改变,那只是因为地球在引力场中转动。假如地球不转动,潮汐力的作用是不会改变的。

图10.3 月亮和引力波产生的潮汐力。(a)月亮的潮汐力在地球上引起的海洋潮汐的涨落:纵向涨潮,横向落潮。(b)引力波的潮汐力引起海洋潮汐的涨落。力完全是横向的,在一个方向上拉伸,另一个方向上挤压。

第二点,潮汐方向不同(图10.3(a),(b))。月亮在空间所有方向都产生潮汐力。它在纵向(指向或背离月亮方向)上掀起海潮,在横向(垂直于月亮方向)上挤压地球。相反的是,引力波在纵向(沿着波传播的方向)上不产生任何潮汐力。然而,在横向平面上,引力波会在一个方向(在图10.3(b)中是上下方向)上拉伸,在另一个方向(在图中是前后方向)上挤压。拉伸与挤压是振荡的,波峰来时,上下拉伸,前后挤压;波谷来时,上下挤压,前后拉伸;下一阵波峰到来时,它又会反过来,上下拉伸,前后挤压。

第三点,月亮与引力波产生的潮汐大小不同。月亮产生的潮汐大概是1米,所以潮涨潮落相差2米。而来自黑洞结合的引力波在地球海洋上产生的潮汐不会大于10-14米,是地球大小的10-21(单个原子大小的1/10 000,刚好比原子核大10倍)。因为潮汐力正比于它所作用的物体的大小(第2章),所以引力波通过潮汐在任何物体产生的变形只有物体大小的10-21。这意味着,到达地球时,引力波的强度是10-21。

引力波为什么这样弱呢?因为结合的黑洞离得太远了。引力波的强度与光波一样,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当波还在黑洞附近时,它们的强度大概为1,就是说,物体有多大,它就把它拉伸或压缩多少,在这么强的作用下,人是会丧命的。然而,到达地球时,引力波的强度减小到约(1/30黑洞周长)/(波经过的距离)。2对一个10亿光年远、10个太阳那么重的黑洞来说,引力波强度为(1/30)×(180公里的黑洞周长)/(到地球的10亿光年)≈10-21。于是,它使地球海洋发生的形变为10-21×(107米的地球大小)=10-14米,正好是原子核直径的10倍。

想在地球汹涌的海洋上测量这么微小的潮汐是完全没有希望的。不过,通过周密设计的实验室仪器来测量引力波的潮汐力,还是有希望的——那就是引力波探测器。

[1] James Gleick,Chaos,Making a New Science。这本书至少已经有3个中译本了,例如张淑誉译、郝柏林校,《混沌,开创新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译者

[2] 因子1/30来自爱因斯坦场方程的具体计算。它包括一个将黑洞周长换算成半径的因子1/2π,近似等于1/6;另一个因子1/5是爱因斯坦场方程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