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孙悟空墓存在吗?

关灯直达底部

布罗基走进教室,发现郝辛斯基正津津有味地读着新闻,他探头看了看,新闻的标题是“某地发现了孙悟空的墓葬”。“啊?”布罗基大吃一惊,他心里想着,“真的有孙悟空墓?”

布罗基打开自己的电脑,搜寻到相关新闻:

孙悟空墓葬,是与其弟通天大圣的合葬墓,始建于元末明初时期,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县城西北部海拔1305米德宝山主峰南天门后的双圣庙内。墓宽2.9米,深1.3米,墓形呈八字形外撇。两块墓碑并立在高出地面0.43米的墓台上,碑高均为0.8米。左碑上方横刻“宝峰”两个楷书小字,中间竖刻“齐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大字下端横刻“神位”两个小字,碑文外框以浮雕如意卷草装饰;右碑竖刻“通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大字下端横刻“神位”两个小字,碑文外框以浮雕如意卷草花纹装饰[1]。

“这个新闻太搞笑了。”郝辛斯基评论道。

“为什么?这有什么搞笑?!”布罗基又想与郝辛斯基辩论了。

“孙悟空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根本不存在,怎么可能有孙悟空墓。再说,就算孙悟空存在,他也死不了,怎么可能会有他的墓?”郝辛斯基很不屑地说。

“孙悟空是不是齐天大圣?他是不是会七十二变?他是不是大闹过天宫?”布罗基继续发问。

“当然是啊。但是这些又和他的墓有什么关系呢?孙悟空根本不存在!从来就没有过这个人或者神猴子。”郝辛斯基觉得布罗基真的很不逻辑。

“如果孙悟空不存在,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够讨论他,并且对他还有共同的认识,比如他是齐天大圣,会七十二变,还大闹过天宫?我们怎么能讨论不存在的人或者事情呢?既然我们能够讨论,并且还有相当多的共识,那么我们所讨论的事情就是存在的。”布罗基看着郝辛斯基,快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反正孙悟空就是不存在,就算能够讨论,也不能因此就说他存在。”郝辛斯基的脸涨得通红,他的辩论明显落于下风。

“是吗?你看,这张桌子上面有你和我的电脑,我们就可以讨论这两台电脑的差别和共同点,比如我们俩的电脑都是黑色的。但是除了电脑,桌子没有其他东西,我们能够讨论桌子上你所喜欢的宠物吗?不能,因为桌子上没有任何宠物,所以无法讨论。因此,既然我们能够讨论,前提就是所讨论的对象是存在的。同样,我们能讨论孙悟空和他的墓,那么孙悟空和孙悟空的墓应当都是存在的!”就算布罗基不相信自己的结论,但仍然很得意自己的辩论。

他们的争论吸引了斯考尔教授的注意,他听到了布罗基的最后结论。上课了,教授在黑板上写道:

普遍概念:客观世界中,外延不止一个,例如大学;

单独概念:客观世界中,外延只有一个,例如魔都大学;

零概念:客观世界中,没有外延,例如孙悟空墓。

教授一边写,一边讲解着:“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特点,内涵前面已经说了,是概念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概念所包含的对象。如果概念所指的对象不止一个,这个概念就是普遍概念,例如大学,世界上存在很多大学,所以大学就是普遍概念;如果概念所指的对象只有一个,概念就是单独概念,例如世界上尽管有很多大学,但是魔都大学仅此一家,所以魔都大学是单独概念;如果概念所指对象在物质世界中根本不存在,那么这个概念就是零概念,比如我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孙悟空墓。”

“但是,教授,物质世界不存在的东西,就像您所说的没有外延的概念,我们怎么能够讨论呢?”布罗基向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授好像早已知道布罗基会有此一问,他轻松答道,“哦,很简单。我们所说的存在是指在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除了物质世界,还有精神世界,例如我的感觉或者想法等,当然,如果我的想法或者感觉纯粹是我个人的,我们确实很难进行讨论;但当我把主观世界中的想法或感觉描述出来,并且加以规定之后,我所描述出来的东西就属于主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东西。有一个哲学家叫波普尔,他将主客观世界称为‘第三世界’,所谓的第三世界就是思想内容的世界,或者是客观意义上观念的世界。”

“这个太抽象了,不好理解。”郝辛斯基很疑惑地看着教授。

教授指了指身旁的课桌,解释道,“那么,举个例子,这张桌子,是物质世界中存在的,而且桌子不止一张,所以,桌子是普遍概念;我对桌子的感觉以及某些关于桌子的回忆,都是我的主观感受和想法,它存在于我的精神世界中,如果我不说出来,这些存在于我精神世界中的东西便不能讨论和交流;但是,一旦我说出来,比如我一看到桌子,便想到‘飞行圆桌’,指一张飞行中的圆桌。‘飞行圆桌’在物质世界中不存在,它原本存在于我的主观世界中,但是我说出了它,并且解释了它的内涵,那么它就存在于第三世界中,并且有我规定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我们可以讨论它。所以,能够讨论的事物并不一定就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

教授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布罗基,接着说,“就像孙悟空,如果它仅仅是吴承恩头脑中的东西,当然我们既不知道它是否存在也无法讨论它;但是当吴承恩通过写作《西游记》一书告诉我们孙悟空的各种特征,例如石猴、会七十二变、大闹过天宫等之后,孙悟空便在第三世界中存在了,一旦它在第三世界中存在,我们便可以讨论它,甚至讨论它的墓。但是,能够讨论孙悟空,并不表示孙悟空就在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

“是不是能讨论的东西要么存在于物质世界中,要么存在于第三世界中?而仅仅在精神世界中存在的东西是根本无法说明的?”布罗基的提问更像是总结。

教授表示同意,“在逻辑学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但是有一些哲学意义的抽象概念需要进一步理解,例如,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真正的道是无法言说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世界的本源来于物自体,而物自体是什么?不知道!无法说明,能说明的都不是物自体。’这两位哲学家对于道和物自体的说明都是‘不能说明’,由于‘不能说明’本身就是一种说明,所以‘道’和‘物自体’这两个概念已经不再是两位哲学家精神世界中的东西了,它们是否存在于物质世界不得而知,但是一定存在于第三世界,所以,我们才可能在这里讨论。”

“是不是‘黑洞’也是一个类似的概念?”姗羽滂关问道。

“略有不同,因为有关黑洞,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关理论证明它在物质世界中是客观存在的。有关黑洞背后的逻辑问题,我们以后再谈……”说完,教授结束了今天的课。

学习总结

概念包括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零概念。

零概念在物质世界中不存在,存在于第三世界中,所以能够讨论。

概念能够讨论,并不意味它就一定在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

注释

[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vPguLWDM9VkGLfhxyKqFonz9EQ_R1BpGUpUsvcA5vDdl9QXCVIz6rYoTEE742KN2qfNjJVFHs-hzTIo9SkO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