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已经确定校长同意换乘大飞机,为什么还是小飞机?

关灯直达底部

布罗基等人参加大学生辩论赛失利。布罗基认为,失利是由于去参赛时乘坐小飞机,旅途太辛苦。他对郝辛斯基抱怨道,“你说已经确定校长同意我们换乘大飞机,结果,我们还是乘坐了小飞机。我认为要么是你听错了,要么校长就没有同意,要么就是校长最后改了主意,又不同意我们换乘大飞机了。”

“但是为什么不能是别的原因呢?比如那个时间段的那个航线根本就没有大飞机。”郝辛斯基认为布罗基的推理完全不正确。

“即使是那个原因,也说明校长最后改了主意,不同意我们乘坐大飞机了!”布罗基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难道校长同意我们换乘大飞机,我们就一定能换乘大飞机?”郝辛斯基终于听明白布罗基推理的关键所在。

“那就是你听错了,或者你根本就不能确定校长同意我们换乘大飞机。”布罗基在逻辑上的聪明之处就是,一旦他发现自己在某方面处于下风,立即就会转移到别的方面继续辩论。

“你实在善于诡辩,可惜在辩论赛中诡辩并不能加分,我把你的推理过程已经写出来,看教授怎么说。”郝辛斯基看到斯考尔教授走进教室,便不再理会布罗基了。

“这个推理明显是错误的!”教授看着郝辛斯基递给他的纸条上写着:

已知:郝辛斯基可以确定校长已经同意辩论队换乘大飞机,又,辩论队没有换乘大飞机。

所以:郝辛斯基不能确定校长同意换乘大飞机或者校长最终不同意换乘大飞机。

“那么,我又错在什么地方呢?”布罗基不觉得自己有错。

“我们这一堂课所介绍的判断的层次性可以说明这一点。”听到铃声,教授开始上课,并示意大家阅读讲义中以下内容:

判断的层次性是指,判断中如果存在引述,要注意区分判断的真假与引述的真假是不同层次的真假,判断为真不等于引述也为真。例如:

贝克:足协主席说,今年A级联赛的冠军是西南队。

琼斯:真的吗?

贝克:真的!千真万确。

如果贝克、琼斯说的话都是真的,从上述对话中,是否可以确定今年A级联赛的冠军是西南队?

“当然可以。贝克说的话是真的,所以可以确定今年A级联赛冠军是西南队。”布罗基又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人。

“不能确定!”郝辛斯基反驳道,“贝克的话是真的,只是表明足协主席说今年A级联赛冠军是西南队这件事情是真的,但不表示足协主席的话也是真的。”

“非常好!”教授对郝辛斯基的反驳表示肯定,同时在黑板上写出:

已知:A真的说了一句判断B,

不等于:A说的判断B是真的。

教授一边写一边举例讲解道,“例如,亚里士多德真的说过心脏是人体血管的中心,这不等于心脏是人体血管的中心就是真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判断中引述内容的真假,与判断的真假是不同的。”

“那按照您的意思,‘卢梭认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将影响人的一生’这句判断为假,其涵义仅仅表示卢梭这个人没有这种观点,而观点本身‘儿童时期的经历将影响人的一生’却不能确定真假?”布罗基也基本上理解了教授的意思。

“是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情况,逻辑思维强的人能很轻易地加以区分。”教授一边说一边示意大家继续阅读讲义中的案例:

教育部长:“麦考尔教授,你提出在小学阶段就要给小学生开设性学方面的课程?”

麦考尔教授:“不,部长阁下,我没有提出过这一观点。”

教育部长:“那就好。我也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展性学教学是极其荒谬的。”

麦考尔教授:“那是您的观点,部长阁下。事实上,尽管我没有提出在小学阶段就开设性学课程这一观点,但是我认为这个观点还是非常好的!”

等到学生们阅读完毕后,教授对案例分析道,“这段对话中,麦考尔教授否定了‘自己提出某个观点’但是却肯定了这一观点。很明显‘麦考尔教授提出某观点’和‘某观点’就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判断,不能混淆。”

“教授,判断具有两个层次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是否还有更复杂的?比如说,多于两个层次的判断?”郝辛斯基问道。

“有,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会遇到超过两个层次以上的判断。”教授示意大家继续看讲义中的另一个案例:

据《科学日报》报道,美国科学家茱莉亚最近宣称,地球最近50年温度尽管有所升高,但是比起地球存在的整个历史,这个温度上升是正常的,所以他们认为,地球变暖是没有根据的。

如果这段文字是真的,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段文字和《科学日报》报道都是真的,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段文字和《科学日报》报道都是真的,并且美国科学家茱莉亚的宣称也是真的,意味着什么?

不等学生们回答,教授给出了案例的答案:

上述这段文字分三个层次:

如果这段文字是真的,意味着《科学日报》有过一篇关于美国科学家茱莉亚宣称什么的报道,即“《科学日报》有过一篇报道”是真的,至于美国科学家茱莉亚是否真的宣称过什么?以及这位科学家宣称的内容是不是真的?都不能确定。

如果这段文字和《科学日报》报道都是真的,意味着《科学日报》确实有过这篇报道,并且美国科学家茱莉亚宣称过一个观点,这些都是真的。但是不能确定茱莉亚所宣称的观点是否是真的。

如果这段文字和《科学日报》的报道都是真的,并且美国科学家茱莉亚的宣称也是真的,意味着《科学日报》确实有过这篇报道,并且美国科学家茱莉亚宣称过一个观点,而且茱莉亚所宣称的观点也是真的。

“哇,真是太严谨了!”布罗基由衷地赞叹,“不过,这种表述显得比较啰唆,能否有一些简化的表述,既做到严谨又不显得啰唆?”

“逻辑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严谨,尽管严谨地表述确实会显得文字比较啰唆,但是两者之间很难两全。当然,如果引述的人自己能够确定引述的内容是真的,这时候可以减少一些表述上的麻烦。”说着,教授在黑板上写道:

据A报道,罗宾斯博士首次提出了X观点;

据B报道,罗宾斯博士首次提出并且证明了X观点。

教授一边写一边进行着讲解,“这两篇报道如果都是真的,表达的涵义是不同的。A报道为真,说明了罗宾斯博士首次提出了X观点,这件事情是真的,但是不能确定X观点是否为真;B报道为真,则可以进一步确定X观点也是真的,因为报告本身已经说明罗宾斯博士证明了X观点,即X观点已经被证明为真了。”

“哦,我现在知道自己的推理犯什么错误了。”布罗基这次是真的认输了,“‘郝辛斯基可以确定校长已经同意辩论队换乘大飞机’这句判断真,意味着郝辛斯基确定了一个事实:校长已经同意我们换乘大飞机。但是‘校长同意我们换乘大飞机’并不等价于‘我们就事实上能够换乘大飞机’,即使我们最后没有能够换乘大飞机,也不能由此推出‘校长不同意我们换乘大飞机’。”

“你的自我反思完全正确。”教授笑着对布罗基说道,“我相信你已经完全理解了,不过,你真的完全理解了吗?”

学习总结

判断的层次性是指,如果判断中的存在引述,要注意区分判断的真假与引述的真假是不同层次的真假,判断为真或者假不等于引述就是真的或者假的。

判断的层次性可能不止两层,尽管日常生活中一般不涉及两层以上的判断。

要注意引述的语言,“提出一个观点”和“证明一个观点”逻辑涵义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