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校园里为什么要安装电子警察?

关灯直达底部

魔都大学校内车速不得超过15千米每小时,为此,大学交通管理委员会在校园内多处道路上安装了电子警察。一旦电子警察记录到某人驾车超速,很快这个人就会收到交通管理委员会寄来的罚单。斯考尔教授今天不停地抱怨魔都大学交通管理委员会,他肯定是收到罚单了。

“非常不像话!他们不能靠这种手段来发财!罚款变成了他们的生财手段,这是卑鄙的行为,我明天就要找校长反映这件事情。”教授气愤地说道。

“教授,尽管我也认为车速限制在15千米每小时以内确实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假期校园人比较少的时候,这么低的限速既没有必要,也不环保。但是既然已经有这样的规定,不遵守规定被罚款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布罗基这么说算是安慰教授。

教授仍然很气愤地说:“我没有抱怨自己因为超速而被罚款,也不认为这个限速规定不合理。我只是抱怨交通管理委员会在多条道路上秘密安装电子警察,有时还有随机流动的电子警察,秘密地对每一辆车进行测速。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罚款敛财,把罚款当成发财的手段。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非常卑鄙的。”

“我认为在校园里安装电子警察是有必要的,它可以防止司机超速。”郝辛斯基尽管很尊重教授,但觉得教授这次批评有些不讲逻辑。

教授的语气稍微平缓了些,“是的,我以前也这样认为,道路上安装电子警察可以防止司机超速。但是秘密安装的电子警察却不具有这个作用,秘密安装电子警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集司机超速的证据,然后罚款!这不是敛财吗?秘密安装电子警察的人甚至希望每个司机都超速,这样他们就会赚得更多!”

“教授,您这个说法有些偏激了。难道说交通管理委员会希望人们违反交通规则?”姗羽滂关也加入进来,她也觉得教授今天的批评不是很合乎逻辑。

看到三位学生都对自己表示反对,教授摆了摆手,在黑板上写道:

论证的假设:一个论证能够成立的必要条件。论证中尽管没有明确说明这个必要条件,但是当这个必要条件不成立时,论证就是无效的,论证的结论便无法成立。

写完后,教授语速明显放慢,他说:“如果论证的假设不成立,论证就是无效的,论证的结论便不能成立,这是论证假设的基本特点。电子警察能有效防止人们超速行驶,这个简单的论证需要什么假设?这个假设是‘人们知道那里有电子警察,所以人们经过时便会放慢速度’。”

“啊?这不就意味着,要是没有电子警察,人们都会超速行驶了?所以还是有必要安装电子警察的。”布罗基很诧异。

“我不是在论证有必要安装电子警察,我的论证是安装电子警察的作用能防止人们超速。你把两个问题混淆了。”教授纠正着,并继续在黑板上写道:

论证一:有必要安装电子警察;

假设:没有电子警察时人们可能会超速行驶。

论证二:电子警察能够有效防止人们超速行驶;

假设:人们知道前方有电子警察存在,超速会被记录罚款,所以会降低车速。

“我们讨论的是论证二的假设”教授一边写一边进行着解释。

“论证二为什么要假设‘人们知道电子警察’,就算人们不知道,为什么电子警察就不能防止人们超速呢?”布罗基还是不太理解。

“那首先要理解‘防止’是什么涵义。”说着,教授又在黑板上写道:

论证三:汤姆买了把枪,防止被吉姆抢劫,其中“防止”的涵义是吉姆本来打算抢劫汤姆的,当知道吉姆买了枪有所防备以后,他可能不再抢劫汤姆了。

“‘A采取措施防止B做某事’的涵义是,B本来计划做某事,因为现在B知道A采取了措施,所以他可能不再继续做这件事情了。所以,‘A采取措施防止B做某事’的假设是‘B知道A采取了措施’。”教授指着黑板上的“论证三”讲解道。

“为什么‘B必须知道A采取了措施’是‘A防止B做某事’的假设呢?”布罗基还是有疑问。

教授指了指黑板上的“论证三”,解释道,“还是用论证三来说明,汤姆买了把枪,想以此防止吉姆抢劫。吉姆必须首先知道汤姆买了枪,否则吉姆不知道汤姆有枪,他按照原定计划,依然去抢劫汤姆,甚至把汤姆买的枪也抢走了,这样汤姆买枪又怎能防止吉姆抢劫呢?”

“可是您写的是,‘吉姆知道汤姆买了枪防止他抢劫’,他也只是‘可能’不再抢劫。这说明就算吉姆知道汤姆有枪,他还是有可能去抢劫汤姆的呀。”郝辛斯基很细致,指着论证三中的“防止涵义”问道。

教授对郝辛斯基表示赞许,“很好!你说出了‘防止’有效性的问题。打个比方,在战争中,我们采取了措施,购买了武器,希望以此防止敌人进攻我们。我们首先要把我们采取了措施、拥有了武器这件事情告诉敌人,这就是‘防止’的假设。如果敌人不知道我们采取了措施、拥有了武器,他们就会按照原定计划进攻我们,这样我们所希望的‘措施、武器能够防止敌人进攻’就不能成立。但是,即使敌人知道我们采取了措施、拥有了武器,依然进攻我们,这是我们防止进攻失败,要知道,论证即使成立,论证的结论也未必是真的。”

“研制核武器的国家在研制时非常机密,一旦研制成功就会向全世界宣布‘本国拥有了核武器’。这是向敌对国家告知,我国拥有了核武器,这样就满足‘拥有核武器防止敌对国家进攻’的假设。”郝辛斯基大致理解了教授的涵义。

“是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一个警察追捕逃犯,他想以武器防止逃犯进一步逃窜,但不能简单地将逃跑的犯人一枪打倒,这不符合逻辑,可能会被逃犯投诉。”教授说到这里,大家笑了起来,“合乎逻辑的做法是,警察先朝天上开一枪,鸣枪的目的是告诉逃犯,我有枪。当逃犯知道警察有枪后,不再逃跑,那么警察鸣枪就有效防止了逃犯进一步逃窜。”

“那要是逃犯听到警察鸣枪后继续逃跑呢?”布罗基问道。

“那说明‘鸣枪防止逃犯进一步逃窜’无效,这时候警察可以对逃犯开枪了。”教授笑着回答道。

“您的意思是,我用工具防止别人做某事,必须首先告诉对方我有这个工具。但是如果我事实上没有这个工具怎么办?”郝辛斯基问道。

教授回答道,“是否有工具是一个问题,用工具有效防止别人做某事是另一个问题。要想有效防止别人做某事,首先要把‘我有工具并且工具很厉害’的信息告诉对方。在历史上,为了防止敌国进攻,本国必须有军队,因此要告诉敌国‘我国有军队’;为了有效防止敌国进攻,还必须告诉敌国‘我国有很多军队’,所以即使我国没有很多军队,甚至没有军队,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敌国进攻,也会告诉敌国并努力使敌国相信‘我国有很多军队’。”

“如果不告诉对方‘我有工具’,就真的不能防止对方做某事了?”布罗基问道。

教授突然又变得有些激动,他又想到他的罚单,“对方都不知道你有工具,你的工具又怎么能防止对方做某事呢?就拿校园秘密安装的电子警察来说吧,明显标识出的电子警察,具有防止司机超速的作用;但是在某一个地方或者角落,秘密安装一台电子警察,人们又不知道那里有电子警察,超速行驶的司机经过那里时,还是会超速行驶,电子警察除了记录人们在那里超速行驶外,起不到任何防止人们超速行驶的作用。”

“但是,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是应该的吗?超速行驶本身就不对。秘密安装电子警察就算不能防止人们超速,但它记录人们的违法行为,然后对违法者实施处罚,这也合理呀。违法者被处罚多了,感觉四处都有秘密电子警察监控,自然就遵守法律,这不是很有意义?”布罗基仍不能完全理解教授的观点。

教授放慢了语速:“深入讨论会涉及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但是逻辑上可以这样思考,实施公共管理的前提是: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人们都是守法者还是都是违法者?在我国,公共管理假设人们都是守法者,这样就没有必要安装各种监控设施;即使安装了监控设施,也必须告诉人们,以防止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而违法;法庭在审理各种案件时,也假设每一个人都是守法者,每个人在法庭上没有义务证明自己无罪,只有法庭证明他有罪时,他才是有罪的。当然,在某些国家,假设人们都是违法者,秘密安装各种监控设施来监视记录,以便收集证据处罚违法者,在那里每个人都生活在秘密监控之下,事实上就是让人们因为感到恐惧而守法。这样的国家应当首先反思为什么所有人都是违法者,是否是本国的法律或者制度出现什么问题,而不能只会进一步加强监控。”

说到这里,教授停顿了一下,最后说道,“不是因为我被罚款而抱怨校园秘密安装电子警察,事实上,这种做法在我国是不允许的,所以明天我就去向校长反映这件事情。”

大约过了一周,布罗基发现魔都大学的道路上立了很多牌子,上面写着:注意减速,前方50米有电子警察测速。

学习总结

论证的假设是论证能够成立的必要条件,论证的假设不成立,论证的结论便无法成立。

“A采取措施防止B做某事”的涵义是,B知道A采取了某一措施或者拥有了某一武器,B原计划做的事情可能不再做了。

“A采取措施防止B做某事”的假设是“B知道A采取了措施”,如果没有这一假设,A采取措施防止B做某事就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