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国王的新装》中的小孩子说真话有什么用处?

关灯直达底部

“安徒生童话《国王的新装》中的小孩子比较天真,不害怕被人说成傻瓜,所以只有小孩子才不是傻瓜。”郝辛斯基感慨道。

“我认为小孩子就是傻瓜。”布罗基反驳道,“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国王什么也没有穿,不用小孩子说大家也都知道,大家都不说是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小孩子不知道保护自己,从这一点上看,小孩子就是傻瓜。再者,小孩子当众说出‘国王什么也没有穿’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原本大家都知道这一点。”

“我不评价‘小孩子不知道保护自己’这一点是否傻,但是小孩子最后说出‘国王什么也没有穿’肯定是有用的。”郝辛斯基对布罗基反驳道。

“一点用也没有,”布罗基说道,“大家听到小孩子的话顶多就是确认了自己的怀疑,‘原来国王确实什么也没有穿,我不是傻瓜’,甚至这种确认都未必会有,因为人们也许觉得小孩子和自己一样就是傻瓜,所以什么也看不见。”

“我不这样认为,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小孩子说的话非常有用,他使‘国王没有穿衣服’成为公共已知信息。”斯考尔教授已经进入了教室,他听着布罗基和郝辛斯基的辩论,忍不住插话。

“公共已知信息?这是什么意思?”郝辛斯基也很好奇地问道。

“不要急,我们先来看今天上课的内容。”教授一边说,一边示意学生们阅读讲义中以下内容:

公共已知信息:某一信息A在两个人或者多个人之间是共知的,即每一个人都知道该信息,并且每一个人都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该信息,并且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自己知道该信息。

“比如,你和布罗基都知道明天早上8点去图书馆,并且你和布罗基都知道对方也知道明天早上8点去图书馆。这样,‘明天早上8点去图书馆’就是你们两人之间的公共已知信息。”教授针对“公共信息”的内容讲解道。

“‘公共已知信息’与一般的已知信息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呀。我打电话给布罗基,电话里约定好明天早上8点去图书馆,这就成为我们之间的公共已知信息了?”郝辛斯基感觉不到公共信息有什么特殊。

“是的,打个电话或者你们见面约定好,你们就可以获得公共已知信息。现在,设想一下你们是下面案例中的两位将军。”说着,教授示意大家阅读讲义中的案例:

甲、乙两位将军领兵分别驻扎在A、B两个山头,甲将军发现他们对敌人最好的进攻是在明天早上8点开始,但必须是与乙将军同时进攻,如果只有一方进攻,那么进攻必败。这样,他需要将“明天早上8点同时进攻”的信息传递给乙将军。当时没有电话、电报,甲将军只能派通信兵到乙将军处传递这一重要信息。假设通信兵能够达到乙将军处并且说实话,那么甲、乙两位将军能够在明天早上8点同时进攻吗?

“当然能同时进攻了!甲将军派出的通信兵到达乙将军处,传递了这一信息,于是甲、乙两位将军都知道‘明天早上8点同时进攻’,这样不就可以同时进攻了?”布罗基很快地读完了案例。

教授提醒道,“甲将军知道‘明天早上8点同时进攻’,他派出通信兵给乙将军传递了这一信息;即使通信兵已经将这一信息传递给乙将军,但是甲将军不能确定这一点呀!也就是说,就算甲、乙两位将军都已经知道‘明天早上8点同时进攻’,但是甲将军却不知道‘乙将军已经知道这个信息’,所以乙将军需要把‘我已经知道了’这个信息告诉甲将军,否则甲将军还是不敢贸然进攻。”

“这很简单,乙将军在收到甲将军通信兵的信息后,再向甲将军派回通信兵,告诉甲将军‘我已经知道了’,这不就可以了?”布罗基理解了教授的意思,补充说道。

教授笑了笑,说:“但是,就算被乙将军派回的通信兵向甲将军传递了‘乙将军已经知道了明天早上8点同时进攻’这一信息,又一个新的问题来了,‘甲将军已经知道乙将军已经知道明天早上8点同时进攻’这一消息乙将军还不知道,是不是需要再派一个通信兵去乙将军处再传递这一信息?”

“这变成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布罗基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复杂了。

教授点了点头,“是的,依靠第三者传递的信息就不能成为公共已知信息,如果两位将军不是根据公共已知信息决定发起进攻,他们便不能同时发动攻击。当然,历史的真实战场上,当甲将军派出通信兵到乙将军处后,即使他不清楚通信兵是否传递了消息,他第二天上午8点也会发动进攻的,可能进攻成功了,也可能进攻失败了。”

“逻辑上研究公共已知信息有什么意义呢?”郝辛斯基基本上理解了“公共信息”的特殊性。

教授对郝辛斯基笑了笑,表示对他问题的赞赏:“人们的行为会因为信息从非公共已知信息转变为公共已知信息而发生变化。就像《国王的新装》中‘国王什么也没有穿’这一信息,开始就算大家都知道,但它不是公共已知信息。这时候每个人可能会这样想‘我是没有看到国王穿衣服,但是可能别人都看到国王穿新衣服吧?我没有看到国王穿新衣服是因为我愚蠢吧?不行,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没有看见国王的新衣服,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愚蠢’,于是人人开始撒谎,拼命掩饰自己没有看到‘新衣服’这一事实。但是小孩子当众说出‘国王什么也没有穿’以后,‘国王什么也没有穿’现在变成了公共已知信息,大家都确定国王肯定没有穿衣服了。”

“但是,如果小孩子说了‘国王什么也没穿’以后,他爸爸给他一记耳光,然后说‘小孩子懂什么,国王的新衣服我看真的很漂亮’,那结局就未必是这样了。”布罗基还是不同意小孩子的话有用处。

“你说的也对!”教授点点头,放慢了语速,“现实生活肯定不同于童话世界,现实生活中,即使大多人意识到这是谎言,但是揭穿谎言仅靠小孩子的一句话是远远不够的。逻辑分析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理论上我们应当理解‘公共已知信息’的用处,它说明,通过第三人向某人传递信息,与直接把信息告诉某人,存在着本质区别。”

学习总结

公共已知信息是指某一信息A在两个人或者多个人之间是共知的,即每一个人都知道该信息,并且每一个人都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该信息;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知道自己知道该信息。

当信息从非公共已知信息转变为公共已知信息时,人们的行为会随着这种转变发生变化。

将信息直接告诉某人和通过第三者向某人传递信息,两种方式存在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