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 »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全文在线阅读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第1章 写作规律

关灯直达底部

创造力遵循的那些规律往往是非同寻常而且互相矛盾的。假如你违反了它们,你会浪费巨大的精力而最终一事无成。好比你一只脚把汽车的油门踩到底而同时另一只脚却把刹车也踩到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作者放弃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本事,而实际上他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在无意之中违反了这些自然规律。简单地说,他们在尝试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高骛远往往是作家遭受挫伤、神疲气馁乃至一败涂地的主要原因。

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写作过程的基本原理,这才是一切烦恼的最终根源。他们想把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的、非创造性的标准强加到写作这个非同寻常的过程上来,于是就造成了这个后果。确实如此,创作活动可不是普普通通的现实生活。

客观规律

你会把一切都搞得一团糟。创作小说从来都不是一个整齐划一、循序渐进或者可以预期的过程,混乱本是难免的。你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然后你再把它整理出来。你迷了路,然后你再重新找到正途。当你的作品偏离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向时,你要么悬崖勒马把它收拢回来,要么信马由缰地跟着感觉走,看看它到底会把你带到什么地方。如此循环往复,反复折腾,直到最后你抵达自己要去的地方。你要承认无序状态是难以避免的,而且混乱有时会给你带来好处,所以,你要放任混乱的发生,学会跟扑朔迷离的无序状态打交道,然后你就能迅速地抵达目的地。

乍一开始你肯定写不好。如果你一心想着马上做到完美,那么欲速则不达,这只会让你感觉被阻于穷迫。因为糟糕的作品总是先来报到,没有哪个作家凭借第一稿就能扬名立万,作家往往要写出许多稿才能把一篇小说最后敲定。海明威曾经用一种典型的男子汉口吻说过:“第一稿永远是一堆臭狗屎。”假如连海明威的初稿也不过是狗屎,那么你凭什么对自己的期望更高呢?我要再次重申,糟糕也不是一件坏事。无论你是否相信,降低预期目标会让你写得更好一些。如果你不抱太大的期望,你就给自己留下从容不迫的余地,这种闲散、粗率的心境在你写作时正是你所需要的。因此,不要为此而犹豫,把自己内心的批评家的嘴巴堵住,你要敢于写出很糟糕的东西来。这是写作路上的一座独木桥,舍此别无他途。

错误是发现之母。这是一场错误的游戏,艺术起源于错误。对于艺术来说,错误和不确定性都是好事情。它们往往能够创造出新颖别致的组合,发掘出崭新的可能性。青霉素、电灯泡、“机灵鬼”玩具(1)这些东西全都是由误打误撞结出的累累硕果。富有创意的人往往比别人拥有更多的金点子,同时,他们的馊点子也比别人多得多。他们的点子之所以比别人要多正是因为他们允许每种情况都有发生的可能。他们明白,好事和坏事常常相伴而行,允许自己将事情做得很糟糕正是引领你更上层楼的最佳途径。

下面这个老掉牙的写作轶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一个初学创作的新手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稿,他读了一遍,然后哀叹道:“这一稿太糟糕了!我这是怎么搞的?”经验丰富的作家也写出了第一稿,他读了一遍,然后说:“这一稿太糟糕了。我快要上路了!”

修修补补

写得不好可能并不好玩儿(可是如果你不再为此而担忧,事情可就真的不那么好玩儿了)。写作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一切都可以反复修补。在修修补补的过程中,激动人心的事情往往就会发生。写小说就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修改。无论你写出的东西怎么样都不要紧,因为你还可以添枝加叶、修改删减、调整结构,最后,你的小说经过大大小小的手术总能做到劫后余生,再绽新绿。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办法就是技术,也就是写小说的技艺。

在整个过程中,闲适宽纵、不急不躁的态度会让你快速抵达目的地。不过,假如事情关系重大,你断难做到悠闲自在,我们下一节将要探讨这个问题。

举重若轻

现在我只想说,你越是满不在乎,你写得就越好。可是,你怎么可能毫不在意自己正在全心投入的事情呢?其实,这不难办到。当然,刻苦练习永远是第一位的,你要写啊,写啊,写啊,一直写到你完全把压力释放一空为止,然后请你放松身心,直到你无力焦躁为止。当你只管匆匆忙忙地赶完作品,忙于交差了事的时候,你的最佳水平也就发挥出来了。

另外,你还要牢记的事情是,要任由万事随机地发生。无论你遇到什么难题(困惑、担忧、犹疑、恐慌、空虚、麻痹),这都没有关系。这并不能反映你的真实处境,也不能说明你的能力出了问题。这些全是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小插曲,每个作家都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不是只有你一个写作者会受到这些难题的困扰。你总感觉唯有自己才备受其扰,其实,我可以告诉你,除了这些名目你再也不能给写作编造出什么新的症状了。这些全是前人经历过的症状,而且它们也早被前人踩在了脚下。所以,请尽量不要指责自己或者惩罚自己。请你牢记下面的事例。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作者)辛辛苦苦地一连写作了三天,突然间他发了一阵脾气,倒在地板上滚来滚去,他把小地毯塞进嘴里,继而以头撞墙,真是苦不堪言。他这样做就是为了推敲那部小说某一页上的八句话。王尔德(《不可儿戏》和《道连·格雷的画像》的作者)曾经说过:“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加了一个逗号进去,然后又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把它剔除出来。”所有作家都容易受到这种症状的困扰。因此,当你陷入这种困境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跟你一样的人还多得是。然后,你还要聚精会神地琢磨你打算掌握的技艺和技巧,最后你自然就能走出恐惧的阴影了。

迎难而上

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好比你平常做任何事情一样,有时候你会像子弹一样嗖嗖疾进,有时候你却完全成了一颗哑弹,终日愁眉不展。写作也不例外,它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因此,如果说有一天你不大走运,请不要气馁。只管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因为你的成败取决于你对待创作低潮时期的态度。情况不可能全然一团漆黑,因为你总会遇到柳暗花明的转机。遭遇挫折之后,你很快还能卷土重来,这一点我可以给你打包票。创作的低潮不仅能够让你奋发,而且假如你能做到持之以恒,你还会超越这一切,进而激发出你最高的写作水平。在经历过低潮之后,你的创作状态也会像蜻蜓点水那样,在经历了向下的俯冲之后还会重新逐步回升。你总是不断地陷入迷宫,不过,随后你总能重新找到出路。此外,还有人把写作比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写作同样也有悲欢离合的情感因素。有所割舍方能有所获得,你不能光想要惊喜而不想要悲伤。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惊喜带来的兴奋足以弥补悲伤带来的落寞。

说起写作的艰辛,有些作家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写成一部小说,这也真算够意思了。约瑟夫·海勒花了十年时间写《第二十二条军规》。汤姆·沃尔夫(2)花了十年时间写作《完美的人》。这是两个极端中的一个极端。纳博科夫(3)则是另一个极端的例子,他写《洛丽塔》只花了三个月时间。詹姆斯·希尔顿(4)写《再见,契普斯先生》更是只用了四天时间。当然,《再见,契普斯先生》只是一部薄薄的小说,假如以希尔顿这样的速度写作,海勒本来可以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

这么说,怎样才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呢?有的小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有的小说四天就完成了,有的小说需要四个月就能写完,有的小说则要花一年时间写成。不同的小说在创作时间上为什么会如此悬殊呢?好吧,我可以告诉你,海勒和沃尔夫并不是一天到晚地吭哧吭哧地笔耕不辍,然后还要花十年时间才把一部小说写成的,绝对不是这样的。他们往往有苦苦挣扎、彷徨犹豫、原地踏步的时候。除了写作之外,他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他们俩和那些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完成小说写作的作家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真正用于写作的时间有多悬殊,而在于他们在真正动笔之前空耗的时间有多少。

你要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关键在于:事情其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容易一些。不过,除非你掌握了方法,否则要想把写作变成容易的差事并没那么容易。

作家们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有一条建议是他们全都同意的。他们都说:坚持不懈。不要停下,不要放弃。无论你感觉写作多么寂寞难耐,你都要坚持写下去。每天都要坚持写作。记住,写作跟你的其他生活琐事并没有什么两样,起起落落,在所难免。

职业作家就是由没有轻言放弃的业余作者演变而来,不放弃是关键之所在。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是写作指导。让人心痛的是,99%的作者从来没有发表过他们的作品。这并不是说他们中途放弃了,或者工夫没有下够,或者他们没有写出掏心窝子的话,或者他们没有按照从写作教程和写作课堂上学到的技巧进行写作。他们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真正的指导或者得到了糟糕的指导。更让人痛心的是,假如他们掌握了技艺,那么他们本来是能够发表作品的。技艺是关键,可是你不能通过自学成才掌握这些技艺。通过自学,你打高尔夫、网球或者棒球的水平能够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单单通过自学所掌握的球技就足以让你打高尔夫的时候打满十八个洞,打网球的时候能够击球过网,或者在打棒球的时候能够打出个好球。可是,究竟又有几个职业运动员是自学成才,既没有参加过任何训练营也没有参加过任何集训班的呢?又有几个球队是没有教练员的呢?答案是没有。职业运动员大都参加某一运动团队,在经过多年的训练和指导之后他们才能成为成功的运动员。

对写作来说,训练和指导同样重要。正如在其他任何领域一样(体育、音乐、舞蹈、绘画),你必须刻苦练习直到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直到它变成了你身体的本能反应,直到你不假思索就可以完成任务。再次重申,依我个人的估测,正确的指导能够让你抵达目的地的速度至少提高10倍。授人以渔,而且把渔具也交给大家,这就是我们这本教程的两大目标。本课程的宗旨就是把一个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可能十分漫长的旅程变成一次十分短暂的旅程。

你将学到的东西是技巧,关于如何实现梦想的技巧。技巧是中性的,你可以用它来创作你想写的任何一种故事(科幻小说、浪漫小说、探险小说、寓言故事、荒诞小说、犯罪小说等文学作品)。有了合用的技巧,随便你想写什么,你都可以把它塑造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正是所有伟大的小说作家创作出来的那种故事。莎士比亚、海明威、斯坦贝克、菲茨杰拉德全是我们的好榜样。完整的故事是最有成就感的,因为它往往能把我们自己最有意义的经验抟塑成形。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完整的故事都能提供真正符合大家需要的人生经验。我们对于经验和故事有什么样的需要呢?我们用什么样的技巧可以把故事拼凑完整,进而满足那个需要呢?这也是下面三章将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

(1) Slinky,译名为“机灵鬼”,是一种弹簧玩具放在楼梯上,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不断伸展、复原,呈现“拾级而下”的效果。——译者注

(2) Tom Wolfe,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完美的人》(A Man in Full)是其199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译者注

(3) Nabokov(1899—1977),俄裔美国小说家。——译者注

(4) James Hilton,美籍英国作家,1933年发表《消失的地平线》。——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