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 »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全文在线阅读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愚弄人的循环论证

关灯直达底部

最后要介绍的谬误特别具有欺骗性。有时候,一个结论会自己证明自己,只不过措辞有所改变,用来愚弄那些单纯无知的人!例如,论证退学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是不好的,这实际上跟没有论证没什么两样。结论由同一个结论来证明(只是表述不同)。这样的论证其实是在回避问题,而不是在回答问题。这就是循环论证谬误[1](begging the question fauacy)。让我们看一个稍微有点不太明显的例子。

阅读传统教科书比阅读电子文本在学习效果上要好得多,因为以教材的形式来展现各种材料非常有利于学习。

同样,支持结论的理由只是用不同词语重申了一遍结论而已。根据定义,传统的教科书都是以教材的样式以供阅读的。作者的论证是:这种做法非常好,因为它非常好。一个合理的理由一定是指出阅读传统教材的某个具体的好处,例如对所学材料的持久记忆。

只要结论本应该是通过推理过程被证明出来的,实际上却是被假设出来的,结论先行就在所难免。当你列出论证的结构提纲后,请检查一下理由,以确保它们不是仅仅用不同的词语在重复结论,再检查一下看看结论是不是用来证明理由的。为了避免你陷入困惑,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加以展示,一个论证是回避问题,另一个则不是。

(1)让媒体对自己的新闻来源保密对于国家来说非常有利,因为这就增加了个人提供证据来举报权威人士的概率。

(2)让媒体对自己的新闻来源保密对国家而言非常有利,因为个人有权向媒体提供信息而不必确认自己的身份,这样做将非常有助于大集体的利益。

例(2)就是在重复结论,以此来回避问题。它并没有指出具体的有利地方到底在哪儿,而是简单重复新闻来源的保密对整个社会有好处。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当你找到一个谬误的时候,你也就发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依据来反驳持论者的那部分论证。但是对于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精神而言,你还是想要考虑论者提出的任何一个不是谬误的理由。可惜的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作者并不能亲自过来和你深入探讨。但是在口头论辩中出现的那些谬误,你想要深入交谈的最有效措施就是问一下犯了逻辑谬误的对方有没有更好的理由来证实其结论。例如,如果一个转移话题的谬误发生,问一下谈话者可不可以回到原来的那个论题。

[1]循环论证谬误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