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大蚂蚁是大动物,而小象是小动物吗?

关灯直达底部

“蚂蚁是动物吧?”郝辛斯基一走进教室,就被布罗基问道。

“当然,如果所有能够自己运动的生物都是动物的话,那么蚂蚁是动物。”郝辛斯基对于布罗基的问题总是很谨慎地回答,谁知道布罗基又会给自己布下什么逻辑陷阱。

“既然蚂蚁是动物,那么,大蚂蚁就是大动物了?”布罗基继续提问。

“对,大蚂蚁是大动物。”郝辛斯基认为自己的回答没什么问题。

“好的,你的回答很好。那么象,如非洲象,也是动物吧?”布罗基继续提问。

“象,包括非洲象,肯定是动物。”郝辛斯基有些糊涂,不清楚为什么布罗基从蚂蚁问到了非洲象。

“很好,你既然承认象是动物,那么小象就是小动物了?”布罗基脸上露出笑容,继续提问。

“这个……等一下。”郝辛斯基马上意识到危险,他自己在心里嘀咕着,“如果我承认‘小象是小动物’,那么布罗基马上就会有类似‘大动物比小动物大吧?所以,大蚂蚁就比小象大了?’的后续提问和结论。大蚂蚁肯定不会比小象大!但是现在我应该怎么回答呢?难道要否定‘小象是小动物’?”

幸好上课了,郝辛斯基赶紧摆了摆手,表示就此结束对话。

“你快说呀!小象是不是小动物?”布罗基不依不饶地追问。

“快说什么?”斯考尔教授听到了布罗基的追问,问道。

“是这样的,教授……”郝辛斯基把前面布罗基的提问叙述了一遍,然后问,“您说,我应该怎么回答?”

教授并没有直接回答郝辛斯基的提问,转而问布罗基:“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

“当然是不知道的东西。知道的东西就不必再学习了。”布罗基答道。

“那么你知道A、B、C这三个字母吗?”教授继续提问。

“当然知道了。”

“那么你学习过A、B、C这三个字母吗?”教授放慢语速提问。

“当然学习过了。”

“那么你在学习A、B、C字母时有没有假装学习,而事实上并没有学习?”教授继续提问,语速略有加快。

“不,我是很认真地学习A、B、C字母的。”

“既然A、B、C字母是你知道的东西,那么你是在学习你知道的东西了?”教授的语速明显加快。

“这个……”布罗基一时语塞,“尽管我现在是知道A、B、C这几个字母,但是我学习的时候是不知道的。”布罗基反应很快。

“是的,”教授首先表示肯定,然后接着说,“‘知道’不是绝对的,这个概念具有时间上的相对涵义;类似地,‘大小’这个概念也具有相对涵义。”说着,教授在黑板上画道:

“B是大圈还是小圈?它既可以是大圈,也可以是小圈。”斯考尔教授自问自答道,“与A圈比较,B圈是大圈,但是与C圈比较,B圈却是小圈。当我们谈论‘大’和‘小’时,必须先有一个比较的标准,在一定的标准下,才有‘大’和‘小’的概念。”

“哦,蚂蚁和象都是动物,但是严格来说,与其他蚂蚁比较,大蚂蚁是大动物;而与其他象比较,小象是小动物。所以,就算是小象,也比大蚂蚁大。”郝辛斯基接着教授的话说。

“对,如果你这样回答布罗基,我相信他不会推出‘大蚂蚁比小象大’的结论了。”教授笑着回答。

“难道大小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吗?”布罗基明显想继续争论。

教授放慢语速,回答道,“当然有,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标准是没有意义的。比如,逻辑和数学考试的满分成绩都是100分,某同学逻辑获得90分,数学获得80分,你可以说这位同学的逻辑成绩比数学成绩高,但是意义不大。因为,逻辑和数学是两门不同的科目,考试难度、要求不一样,很可能数学得80分就是相当优秀的成绩,而逻辑即使得90分也是很糟糕的成绩。所以就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如果学科对象不同,这个统一标准又有什么意义呢?”教授以最后的反问结束了对话。

学习总结

某些概念的内涵具有相对涵义,是通过比较得到的,例如大,不存在绝对的大,即使存在也没有意义。

大与小总是相对的,是与其他对象比较而存在的。